并不是。说实话,我也被这个问题吓到了。但后来发现,很多人只是被“变态”这个词背后的偏见困住了,而真正需要的是抛开标签,去理解背后的逻辑。
##首先,我想说说“正常”这件事
以前我也以为性偏好像黑白分明的选择题,后来读了些书才知道,人类的欲望比彩虹的颜色还复杂。有人喜欢安静地牵手散步,有人偏爱蹦极时的心跳加速,而性这件事也一样——有人享受一对一的亲密,有人好奇多人互动的张力。这就像有人爱吃辣、有人嗜甜,只要不强迫别人一起吃,口味本身哪有对错呢?约会女友主动给?直接问!!
##再说说“变态”这个词
第一次听说“心理变态”的标准时,我挺惊讶的。原来心理学上判断异常的关键,根本不是“做了什么”,而是“有没有伤害”。就像有人每天跑步五公里是健康,但如果跑到骨折还要跑,这才需要干预。同样地,如果女生清楚自己的选择,过程中所有人都自愿、安全、平等,事后也没有痛苦或影响生活,这和周末去玩密室逃脱解压有什么区别?
##我也尝试理解过背后的原因
和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聊过,发现人对性的探索往往像打开多棱镜——有人通过新鲜感打破日常压力,有人在信任的伴侣关系中尝试亲密游戏,甚至有人只是单纯享受被关注的感觉。就像有人通过旅行认识世界,有人通过性体验认识自己。当然,如果一个人沉迷到不顾风险、伤害关系,那可能需要看看背后是否有逃避现实的问题,但这和“喜欢吃什么菜”本身无关。
##不过,有些顾虑确实需要认真对待
我曾见过因为好奇尝试多人关系,结果引发嫉妒或感染疾病的案例。这让我意识到,就像学游泳要先了解水深,探索性偏好更需要准备救生圈:比如提前和伴侣深度沟通规则,准备好保护措施,甚至预演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。性可以像火焰一样温暖人,但疏忽了安全,也可能灼伤自己。
##最后想说的是“尊重”的分量
有段时间我总纠结“该不该批判别人的选择”,直到看到一句话:“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,不是用来绑架他人的。”现在遇到类似问题,我会先问三个问题:所有人都是自愿的吗?有人因此受伤吗?他们自己能承担后果吗?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,那我更愿意把审判换成理解——毕竟我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,寻找属于自己的光和热。